鄭和下西洋與西洋遠洋航行的比較

 

文:企鵝先生

 

鄭和下西洋之出航理由在於 ----

政治的: 尋求阻絕明惠帝日後回國爭奪王位的
可能性及宣揚國威
經濟的: 貿易

西方國家遠洋航行的誘因是 ----

文化的: 海洋文化之冒險精神
科學的 驗證如地圓學說、應有南/北地磁點
南方大陸塊之推論,沿途並作自然與
人文科學調查 ---- 如生物採樣、人類
學、航行之文字、製圖、數據甚至繪
畫與攝影記錄
政治的: 開疆擴土
經濟的: 獵取經濟資源與貿易

鄭和的遠洋航行中,有幾個特點值得注意及研究

  1. 鄭和本人是深宮太監,無水/海上的工作背景,惟其是回教徒,父親有到過聖城麥加之經歷,亦即其對欲探訪之處已先有資訊
    ,而有別於西方之遠洋探索 ( Exploration ) 航行

  2. 其航線離陸地不遠,亦即其屬海岸航行 ( Coastal Navigation ),非西方之越洋航行

  3. 航行缺乏科學誘因 ( 『地圓學說』與南極大陸存在之推論 ) 與內涵

  4. 船隊中有大型的寶船  ( Treasure Junk ),貿易是其重要活動。

  5. 其船隊規模很大,與西方的單船或小規模船隊的遠洋活動不同

  6. 雖 7次來回,卻均延大陸東岸航行,卻只到過澎湖而未到過台灣

  7. 其整個活動由政府主導,未如後來之西方與日本等海洋國家之海上探險活動中民間團體 ( NGO ) 或大眾有相當份量的參與,甚至全由民間團體或私人企業主導。鄭和在1433年死後,明帝國於1436年宣布不得建造海上航行船隻的禁令。

  8. 空前,卻絕後

其第 6 及第 8 個特點最值得深究,前者顯然為『台灣中國固有領土』之反證,尤其貿易是其重要活動 ( 顯然當時台灣仍為原住民之天下,他們不懂得生產樟腦、硫磺、茶、葉糖與鹿皮等『台灣名產』以作出口,而漢移民與商旅均往南洋跑而沒來台灣,故鄭和隨之 ----『今日南洋仍保有當時所蓋的鄭和廟台灣則無 );而後者與後來之大清帝國戊戌變法之下,雖然擁有硬體規模龐大的北洋艦隊卻不堪『日本倭寇』一擊,顯然儘管中國有很長的海岸線,但完全欠缺海洋文化,而為其長久深化之陸封文化現象的必然結果。

而有關第 2 及 第 5 個特點,除了因前述特殊的政治理由因素之外,其與隨船食物飲水之運補供應能力、食物保鮮、海上航行定位造船技術 ( 當初使用的是平底、無吃水之大型河船 )、、等不無關係。

 




鄭和
寶船雖號稱當世最大,惟它是河船之放大
、沒有吃水而不適於長程離岸之越洋航行

( 攝影: Kembo Ruilang  )
附註: 本文中,『鄭和之父有到過聖城麥加,
其對欲探訪之目的地已先有資訊,以及
貿易是其航行之重要目的』係中央大學
歷史研究所之戴寶村副教授所指導的觀
點;而『鄭和之船隊未到過台灣』則經
台灣南極學會理事長、 Ruilang 族原住
 民之Kembo Ruilang ( 吳正憲 ) 兄提示完
成。真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