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極看台灣  談台灣與中國應有的關係

----- 海洋文化與陸封文化的差異 


這些事實對我們應該有所啟示:

英、美、加、紐、澳5個『英語系集團兄弟國家』的總人口數約37000萬,只佔全球60億人口的5.16 %卻長期主導全球的文化、政治與經濟、、等等事務在文化層面,他們將其英語推促成全球最強勢的語言。( 在我們隨俗一頭栽入英語學習的行列之餘,是否探究過其背後的深層理由)

另外,如把土地是台灣的7.5倍之紐西蘭的350萬人口移到台灣,卻只能擠在台北縣 ( 台北縣的人口是356);而人口比台灣少的澳洲 ( 1800 ),其土地卻是台灣的275

前述5個『英語系集團兄弟國家』在各國際組織 ( 如聯合國 ) 佔有5席,且在國際事務上『打群架地』互相支援,事例從上個世紀初其對南極大陸之瓜分 …..  2001年底他們聯手出阿富汗到最近於 2003初在未得聯合國授權且於全球1000萬人抗議之下合進軍伊拉克;而,人口122700萬的中國在所有國際組織只佔1席,亦即其沒有兄弟國,甚且她不但加碼挹注地與我們競作金錢外交以打壓我們的國際生存空間,還以飛彈威脅. 例如 921大地震時更極力干擾國際社會對我們的緊急救難支援活動 …..

英語系集團國家的『海洋文化』與中國的『陸封文化』之差異在於『全球』思維與『中原』思維,其展現在國際競爭舞台上的勢力消長清晰可見,它影響我們這一代之福祉與下一代的前途。強勢的語言


多年來,我們雖然在犧牲了許多社會成本之下能有些許經濟上之單項建樹;惟因惡質的中國陸封文化的縈繞,尤其,它所衍生之國家定位不清的糾葛耗費了我們許多進步的能量。

透過對南極之人文事務 ---- 尤其是海洋與陸封文化的差異 ---- 之探討,可以提供國人對台灣的國家定位作另類思維之參考。

以下摘自拙作《前進南極 ---- 從南極看台灣》一書:

西方人在 500 年前即開始從事遠洋的南極海上探險,在 約180多年前即已登上南極大陸,隨即展開至今未停的各種陸上探險,并早已跨入太空探險---- 由南極科學研究活動中之高空物理研究導致的人造衛星發射而致登月成功,到 1999 年正好是 30 週年;火星已在 1998年被登陸,第 1代的太空站已運作十多年,才在 2001年 4/5 月間因壽終而降落回地球之俄羅斯和平號也已有運轉了約 15 年的紀錄,而第 2 代的太空站研究計劃亦已展開。

即連遠自北極圈內的國家,如俄羅斯國、瑞典國挪威國都有很活躍的南極活動,前者在近180年前領先發現南極大陸,而挪威國之現在人口才434萬卻一直有極傑出的表現;另海岸線極短的比利時國也剛在1997/98 年完成其南極探險100週年慶

 

來自北極地區的小國挪威的探險隊在阿蒙生 ( Ronald Amundsen ) 的率領下,於1911年12月14日,領先強敵由史考特 ( Robert Scott ) 所率領之英國探險隊34天而代表人類第 1 個抵達了南極點

上圖中第1個在南極點飄揚的國旗來自北極圈內的小國 ----挪威,她在南極國際舞台上極有份量,是個強權

海岸線極短的比利時南極國際舞台上亦有輝煌的成究
,並受世人尊敬。


西方人約在11世紀中葉方開始使用羅盤,但他們很快地發現磁南 / 磁北正南北向有出入,這除了促使他們進行地磁學的研究,更實地去從事遠
洋海上探索而導致南磁點 ( South Magnetic Pole ) / 北磁點及其他許多南極 / 北極地區的地理發現。

漢人雖然發明了指南針 ( 古稱司南 ) 且其居住的陸地有臨世界最大海洋之漫長的海岸線,但至今傳承其添福壽、保平安、積功德、講天命、恭喜
升官 / 發財、( 安定 ) 大賺錢、旺來高昇、招財進
寶、恭喜發財、一本萬利、一路發、摸佛進財、對我生財及五路進財、、、等在先進國家看不到之世界特殊文化 ( 其標示或象徵物,除掛在嘴上、刻在牆上、印在賀卡 / 書籤、吊在車內、掛在身上、、甚至恭奉在神龕裡,不一而足;連在政府機構的消防隊亦曾見過恭喜發財的大門橫聯,而診所內亦不乏可見書有財源廣進字樣之盆景、、 ) 的子民則將羅盤當作『吉祥物』用在看風水,以鑽研榮華富貴與升官發財之道,而比作海陸大自然活動之指向定位還多。

 

西方人將磁針當成『科學儀器』,用來作大自然海陸活動之指向定位。

而發明它、號稱歷史攸久之文化的人們,卻將其當作『吉祥物』而用來看風水、鑽研榮華富貴與升官發財之道。

文化歷史中,始於 1405年、比西方最早的航海家哥倫布在 1492 年被新大陸發現  (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以外人的觀點來說,而事實上印地安原住民亦發現了哥倫布 ) 早 87 年、共 7 航次的鄭和下西洋之出航理由和西方遠洋航行的誘因與文化背景截然不同

同樣原係東方鎖國帝制的日本國明治維新後,在沒有今日快速的資訊傳播之下,其南極海陸上探險隊竟能在 1911年西方人已花了數百年的海上探險、才正由挪威國英國進行南極點陸上探險決戰之際,知道、並能首度

作長程海上航行經前往,讓在南極海岸等待其已完成人類首度征服南極點之探險隊歸來的挪國船隻驚遇他們,并於後續的活動中,在今日的南極大陸地圖上留下難得、由東方國家所命的地名

 

 

 

 


日本南極探險隊所使用之開南號 ( Kainan Maru )

同樣是帝制的時代,西方有民間學術機構及其所引領的活躍之各種大自然探險活動,而自古中國大陸之各朝代即統一學術思想、陸封內鬥、海禁鎖國及限制發明研究、、、等,甚至後朝拼命清除前朝之建樹。

 

 

 

英國的海洋文化思維

而由於文化差異表現在國家定位觀念之不同 ---- 

今日人口才 5800 萬之英國在過去更少的人力資源之下能夠在群雄之中異軍突起,除曾發展成日不落國,更將其語言及文化推促成今日世界最強勢者  

除了先前活躍的南極活動;在本世紀初,英國搶先替其兄弟國 --- 紐西蘭國澳大利亞國 ---- 在其就近的方位所宣佈而瓜分的南極領地面積即約有整個南極大陸的一半 ( 見圖 ),僅管早年包括美國德國日本國挪威國法國等均曾在那些地區作過發現探險活動 ( Antarctic Exploring Expedition ),而具有的優先發言權。

雖然不是最早開始從事海上探險活動,英國卻由政府、民間公司與教會很積極有組織地往他國所先發現的新大陸作海外殖民。儘管在一場熬戰 7年 ( 1776 -1783年) 領土不可分割的聖仗 ---- 美國獨立戰爭 ---- 中挫敗而顏面盡失,且被迫簽訂巴黎條約,但英國卻沒有與那個新國家漢賊不兩立,卻因為在美國有來自比當年其他競爭者 --- 荷蘭國西班牙國法國等 ---- 壓倒性多數之英國移民,使美國成為一個英國的兄弟國家 ---- 亦即美國反而較不親近幫其打贏獨立戰爭,且贈送了一座自由女神像以立在其紐約港法國。   

美國對幫助其脫離英國獨立、又贈送其自由女神像之法國並未如對英國般親近

影像來源:美國  陳鄭弘堯

透過同樣的過程,英國又在地球的不同方位『培植』了加拿大國紐西蘭國澳大利亞國等 3 個兄弟國家

他們除了各自發展其制度與當地的多元文化,英國之間未有兩岸對立之間邊界不駐防,而之間更無兩岸糾紛

近年來澳國甚至已積極地追隨美國走向獨立以成為澳大利亞共和國 ( The Republic of Australia ) 的道路,紐國也已對更換國旗 / 國歌討論多年,而加國奎北克省之獨立也已醞釀多年 --- 亦即他們將文化認同與國家認同分開,但卻無礙於他們的情誼而形成一個英語系集團國家,並能長久以來在國際事務中團隊合作地互相支援事例如 ---- 

1. 從前述的南極領地劃分、 / 合作扼住南極大陸出入的重鎮 --- 羅斯島 ( Ross Island, 其位置見圖 )

2. 兩次世界大戰,及二戰後與共產集團的對抗,包括韓戰及越戰 ...

3. 1982年之英、阿福克蘭島爭奪戰

4.在1998年 2/3 月間對伊拉克作強制武器檢查之第 2 次伊拉克戰爭

5. 美國在 2001年之布希新政府一上台又即找英國出兵去修理了一次伊拉克

6. 2001年 911事件後,英、加、澳更聯合陸續出兵支援美國以『反恐戰爭』為名去攻打阿富汗。

7. 最近於 2003 年初在未得聯合國授權且於全球1000萬人抗議之下英、加、澳又聯合出兵支援美國進軍伊拉克。

英國發展出來之共 5個兄弟國各自發展當地的多元文化、和平相處、各求進步而為世人所敬,他們在國際事務上有共同利益而互相支援

富有海洋文化精隨之英國,使其於19 世紀在群雄中異軍突起,讓這面米字旗飄揚世界各地,並在地球的不同方位擴增了4 個強而有力之兄弟國家聯盟,因此使其語言/ 文化成為今日世界的主流價值,進而主導世界政治舞台

  英國

美國

加拿大

澳洲國

紐西蘭國

他們 5 國的總人口數約在 3億 7000萬,但在國際舞台 --- 如聯合國中他們除各佔有大會席次 --- 有 5 票之外,在安理會之 5 個常任理事國中佔有 2 席;另在管理南極事務的南極公約中他們除各佔有席次之外,在 12 個原簽約國中他們佔有 4席 ( 不含加國 ) 而能特權地分別將其國旗環插在南極點。他亦們更主導全球 60 億人口的文化、政治與經濟事務。

 

 

 

 

 

 

 

 

插在南極點上之12 個南極公約原簽約國國旗中,英美集團國佔了1/3

Courtesy of Australian Antarctic Division /  Photo by R. Garrod  / Copyright by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中國的陸封文化表現

12 億 2700 萬人口的中國聯合國安理會 5 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但包括在其他國際組織如南極公約等亦分別只有 1個席位、只能舉1隻手 --- 亦即他沒有兄弟國

甚至,中國不但加碼挹注地作金錢外交,更飛彈威脅以打壓我們的國際生存空間,這除長期製造國際笑柄、樂歪了那些可兩邊受惠的第 3 世界國家,也替國際軍火賣家創造利基 ---- 相當比重 ( 官方的表面數據是 GDP 的 2.75 %  ) 之我們台灣人辛勤工作所繳的稅金不正是耗費在應付中國 ( 不是其他的鄰國 ) ---- 之霸權威脅併吞的國防開銷,如近年來爭議中之神盾戰艦與戰區防禦系統 ( Theater Missile Defence, TMD ) 之購買經費均動輒數千億元,還不含維護費。美國國務院在 2000 年 8月21日公佈的全球軍費支出報告中即指出:在 1995 / 97 年間,台灣中國 ( 中國人民辛勤工作所繳的稅金亦在支付高額軍事開銷  )  是世界第 2 大武器進口國

原本,來自中國、原本高喊反攻大陸、殺朱拔毛中國國民黨政權一路配合演出地以虛擬的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及國統綱領、、、等政治神話透過教育系統 ---- 如歷史、地理教材內涵絕大部份的比重都是我們之外患中國的 ---- 及媒體長期向台灣人全面洗腦;尤其在選舉期間,幾個政黨更唱和地以中國武力犯台向國人恐嚇。

台灣海峽兩岸各自原本之進步的力量,就這樣長期地被消蝕。

但,現今前述主張的政黨已逐漸地被台灣選民所唾棄。

日本半調子之國家現代化所致的窘境 /  從歐盟的成立看西太平洋的對恃

東方的日本儘管經歷明治維新而使其完成國家現代化,但其顯然仍沒有真正學到前述西方『英語系集團家』的海洋文化精髓 ( 即便有科技可以建造當時世界最大的大和戰艦,卻根本沒有學到海洋文化 )---- 當年她痛快地效法遠來的西方列強『插一腳』大規模西進侵佔緊鄰的亞洲大陸 ( 相對於英國卻是很小心地避免東向侵犯,尤其是大規模登陸佔領緊鄰的歐洲大陸;因為她知道鄰居不睦可以搬家,但與鄰國不睦,領土無法搬遷 ) --- 是日本明治維新國家現代化成功後的一大敗筆 ---,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卻無法像18世紀欺凌大清帝國的那些西方列強可以遠走 --- 她無法將領土向東移 1000 Km 而遠離開曾被其侵略而充滿敵意的鄰國。

結果在吃了前述『英語系集團家』中的美國之2顆原子彈後只能退回『老家』長期當一個經濟動物,並換來了今日和其鄰國之間的『東北亞緊張關係』;惟儘管其兢兢業業 Toyota 汽車與 Sony 電視賣得再多,其領土不會增加 ( 1.3億多人口只能擠在與紐國相當面積的土地 ) 也難改其窘境;尤其,在東方面子文化的羈絆下,二戰終戰至此 2005 年都已經 60 年了,相對於同屬戰敗、屬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德國早已『務實地』向當年被其屠殺的猶太人道歉,並與其世仇的法國賠罪與和解,為了歐陸的共存共榮,歐陸的政經整合 ---歐洲鋼鐵聯盟、歐洲共同市場 ( EEC  )、歐盟 ( EU  ) 的成立 ( 現在共有26個成員國,人口5億多,是世界最大的政經實體 )、歐圓 ( EURO ) 到歐洲憲法都已在討論 ---  她還陷在使用區解的教科書及神國觀、將『戰犯 ( POW  )』 當作『國家英雄 ( National Hero  )』供奉在靖國神社的『自慰』之泥沼中 ( 我的戰後出生之青壯日本同事即持此看法 ),而躲在美國的保護傘下、在所有國際組織中亦只有1 ( 沒有兄弟國 ),其國際政治與文化影響力相對於其經濟力量完全不成對比當一個國際侏儒。

上帝把缺乏基督教文明之和解精神、海洋文化思維,以及充滿陸封文化和面子文化的中、日、韓放在一起,真是絕配,由於他們之間充滿矛盾及缺乏互信和格局,使得外來的美、俄勢力有插手的空間,現在甚至連歐盟也想透過軍售中國而插一腳。

對於西太平洋地緣政治區塊成員之共存共榮的長遠利益,相對於德國,同樣曾是 Trouble Maker 、當時因國家現代化成功自認高人一等而倡議脫亞入歐的日本的表現也和中國半斤八兩,相對於曾是世仇的德、法已經成為歐盟的老大哥,其格局顯然太小。

相較於早已整合的歐洲,今日西太平洋之緊張對恃中,除了源自原本中國的陸封霸權文化之外,那些『具漢學背景之中國骨』的所謂『明治維新百人』只學到西方半調子知識所推促成的明治維新之國家現代化過程中,致日本步入軍國主義而留下『相當程度地激化了之今日西太平洋的地緣政治對抗情勢』之歷史共業,帶給今日台灣遭受強大的中國外力之威脅或在國際勢力綁架之夾縫中苟延的困境。

呼          籲

時序已進入 21世紀,台灣海峽兩岸的落後陸封惡質文化可以休矣!

該好好地以前述海洋文化國家的例子為榜樣,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和平共存,腳踏實地各自去建立像樣、民主自由、永世、紮實、國力深厚、讓國際社會敬重的現代化國家吧

讓我們揚棄陸封的觀念與態度,學習紐西蘭國一般,各族融合成一命運共同體而在這個東臨世界最大的海洋惟一原鄉 ---- 西洋人眼中的美麗之島 ( Formosa ) 上,為我們的世世代代建立一個充滿樂觀、進取、活潑、冒險犯難、與大自然相融和及人性化、、,並與陸封中國以及和她纏不清的中華民國等 2 者無瓜葛之具有太平洋文化特色及海洋性格、名符其實之有效的新國際戶籍

同時也呼籲中、日、韓各國,應向歐盟學習,為了西太平洋地緣政治區塊之成員的共存共榮,各方應多作建設性的對話,而日本應學習德國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中國腦袋應清醒一點、不應還停留在陸封中原文化思維,而不是將西太平洋地緣政治體撕裂成兩個死對頭的陣營,使各成員國都沒有好處。

 

  1998年,紐西蘭內政部在紀念其公民法案 ( Citizenship Act ) 實施50週年時印製各族群之人頭明信片,同時配合當年立法本意之文宣” Let’s journey together ! 

 




建立冒險犯難、現代化、具海洋性格的台灣新國家

左圖中 2 面代表上述願景的旗幟,係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士安排在國內由多人簽名後攜到紐西蘭,再於 1996 年2 / 3月間轉往南極大陸紐西蘭的 Scott 科學研究基地 ( 位置見圖 ) 留影     

 

( 影像:Mr. Penguin )

帝王企鵝之雄鵝在可低至 – 60 之劇寒、強風可達時速150200公里的永夜下蜷曲緊靠在一起、並互換位置形成『命運共同体』,而負責將蛋孵抱在兩腳之間覆蓋著羽毛並與地面隔離之處以繁殖。

台灣住民極需建構『命運共同体』意識方能對抗險惡的自然條件,方能有真正的安定與保障並免苟安、恐懼與卑屈。

 

 

 

 

 

 

 

1872年 3月9日27歲的馬偕牧師遠從滬尾  ( 今淡水 ),他學習並用台灣話傳福音又引進現代醫療、教育、科學且開辦報紙與女子學校,並娶平埔族婦女為妻做台灣人。『寧願燒盡,不願腐朽』,他把一生的愛全給台灣,更埋骨於台灣。2001 年 6月 2 日是他逝世 100 週年紀念日,在懷念馬牧師之餘我們是否得到什麼啟事?

回科學務實